跬步千里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修建的火车站广场

《燕赵晚报》2020年7月26日



□特约撰稿/李惠民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和四十年代初,石家庄新火车站建设工程,对城市核心空间区域进行了新的布局调整,改变了火车站建筑群周边道路和环境,在城市中心兴建了一座车站广场,以此作为殖民占领者宣传和标榜的幌子。

一、新建车站广场对四周环境有哪些改变?

拆除旧车站西侧窄轨铁路引线和修建车站广场的工程,从1940年2月5日正式动工(见图1)。自广场修建之日起,所有的拆迁工程以及平垫广场工程进度很快,几乎没有受到什么阻碍和耽搁。当时市政当局掌控的新闻媒体进行了大肆宣传,强调“房屋、铁轨、货房等一概拆除,决将该地变为新车站之广场,以容纳车马及接送行人等穿越之地”。到1940年6月,车站广场建设接近尾声,1940年9月22日上午10时,正式举行了广场落成典礼。


图1:石家庄车站西侧修建广场的施工现场一角。(来源: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整理并公布的《华北交通写真》档案)

图1照片即石家庄车站西侧拆除旧窄轨后修建广场的照片,远处的轧路机依稀可见,拆除地域因轧路施工,被拦绳禁止通行。照片右侧建筑为吴公墓的凭吊楼,左侧为大石桥。

新车站建成投入使用后,原正太铁路的警务处、车务处、工务处、机务处皆迁至新站内办公,部分旧房屋和原正太铁路站台随之拆除。原正太铁路站台至大石桥下存在的围墙,实际已经失去了拦截车辆行人的意义,大石桥桥头的东西两侧围墙也不再具有断绝交通的必要。所以,大石桥南侧铁轨、站台、部分站房、围墙等皆被拆除后,疏通了东西往来的车辆行人,起到了缓解大石桥下的通行作用。随着新车站和车站广场的建设,拆除了原正太铁路向北引入线,车站北面的大石桥失去了其交通功能。车站南面拆除了大同街北侧的原正太铁路的围墙,打通了站前街的南部出口。

新车站运营后,车站西南侧窄轨岔道的原南货场,也已丧失货物转运功能,市政建设当局与石太铁路当局经过商洽,决定将本市大同街石太原南车场的围墙予以拆除,并后退十余丈,为扩宽交通道路让出了不少地盘。随其围墙和货站被拆除,原来拥挤不堪的大同街不仅得以拓宽,而且打通了与站前街的连接(见图2)。由于大同街东头可以穿行地道桥,连接桥东和桥西,经过改造之后,便成为了直达火车站的交通要道。连通桥东桥西地道桥必经之路的大同街,虽然在施工期间显得格外拥堵,穿行地道往来的马车和汽车继续行走旧道,行人和自行车只能暂时行走在极不方便的临时通道上。


图2:拆迁后准备修建的车站广场。(来源: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整理并公布的《华北交通写真》档案)

1940年2月16日,原窄轨南货场及围墙拆除工程,以及大同街改造扩宽工程一并竣工。这条宽20米长500米的双向宽阔的大马路建成,不仅彻底改变原来泥泞难行的状况,而且也因修建质量等级高被媒体新闻誉为“本市最优秀之新型马路”。总之,车站广场工程建设项目,车站北侧的大石桥旁与车站南侧的大同街,都已与站前街(沦陷后称为兴亚路)贯通,两端均可直达火车站,从根本上改变了大石桥南侧与大同街北侧的交通状况。

二、火车站广场亦是一座城市中心公园

新车站广场还有一个带浓厚殖民色彩的称谓,叫“兴亚公园”。当局为了营造东亚共荣的政治气氛,借助“兴亚公园”修建曾向市民渗透殖民教育。车站广场上的“兴亚公园”,亦是全市最大的休闲娱乐场所。在广场上不仅安装了休息座椅,修建了运动场地,添设了体育器械,开辟了儿童乐园,制作了假山喷泉,搭盖了饲养动物的棚舍等。广场中央有一座假山喷泉,又正好位于朝阳路的东首,是市中心的一大特色景致。位于圆形喷水池中央的是一单体“龙”造型的假山喷泉,假山石从获鹿起运来的,假山石的四周,围以月牙河。水池引用的“泉水”,来自专门打造的一口深水井。喷水池不仅有潺潺喷吐的“泉水”,池中一度还有捐赠来的金鱼和团鱼。有一位小学生在作文中,描述了池中的游弋的鱼儿,“金鱼的麟甲随身体游动而闪闪发光,大尾巴摇摆着好似一簇簇火红的火苗”。池中的团鱼戏水之憨态,不时吸引了附近的游人前来围观。喷水池四周,筑有环形花池,旁边是平铺的碎石子路。当地媒体曾多次刊发喷水池的照片,可惜报纸印刷的照片大多都不太清晰。《石门新报》还曾刊发表过石门市丁字斜街小学高小二班学生的木刻作品《兴亚公园之喷水池》。

在车站广场西北角上,曾搭建了一座大型广告宣传的塔型建筑(见图3)。广告塔内是公共厕所,塔外安装着商业广告牌,塔尖上安装了一座大型时钟,它为行人和旅客的解手、了解时间,提供了不小的便利。


图3:石家庄火车站广场西北侧的广告塔(来源: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整理并公布的《华北交通写真》档案)

图3照片就是广场上建造的所谓广告塔,它位于广场西北角,其主体是广场公共厕所。广告塔的东西两侧是厕所入口,南北两侧是小卖部的摊位。塔身四层是企业广告牌,最高一层是为旅客报时的钟表。手推车和人力车行走在大石桥南侧的新修道路上。在照片左侧,可以看到正太饭店的北楼和烧锅炉的烟囱。这张照片拍摄于1940年前后。

为了维护公园和广场的环境卫生和方便游人,1942年在广场公园西侧又增建了一个男女分立的新式厕所,既方便了游人,也减少了随地便溺现象,有效地改善了公园周边环境卫生。

三、新火车站广场是一个大型集会活动场所

车站广场的兴建,改变了周围四至环境。原来的站前街,处在平汉路与正太路之间,新车站和车站广场修建后,该路移至新车站广场西侧。新车站广场,东靠新车站,西临站前街,南抵大同街,北达大石桥,宽阔广大,恢胎旷荡。这里逐渐形成了一个大型集会活动中心,无论是社会团体组织的市民集会,还是当局操办的各类大型商务、体育、政治活动等(见图4),都因为这里空间宽阔而安排在此举行。《石门新报》评述说,车站广场“一望平坦,为能容人之多,故常作公众结会之所”。抗战胜利后,车站广场被称之为“市公会场”。1987年在此又修建了解放纪念碑和解放广场。


图4:在车站广场举行的石德铁路正式开通仪式。(来源: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整理并公布的《华北交通写真》档案)

图4照片即1941年2月15日在车站广场举行的石德铁路开通仪式典礼。照片远处的背景显现的建筑是原来的大石桥。

沦陷时期,车站广场上曾举行过一些全市大型运动会、各类大型检阅仪式、重大仪式典礼活动。譬如,在此举办过全市小学联合体育运动会、石门市警防团成立仪式、石德铁路正式开通仪式等。车站广场也曾被日伪当局利用进行一些政治集会活动,譬如,日伪当局在此还组织过全市社会各界参加的兴亚民众大会、庆祝伪南京政府成立庆典等活动。在广场公园举办的一些大型商品展销活动、大型演出等民生和娱乐性活动,有时也能吸引一些市民自愿参加。譬如,1941年夏天“石门市民消夏大会”,既有评剧、话剧表演,又有广播电台现场播放的唱片,还有放映队的电影。据当时报道说,展销和演出每次都能吸引大批市民到此参观,有时甚至是“万头攒动”。

在朝阳路东头的车站广场上,即便平时不举办大型集会活动,摆摊买卖的小贩们也会占据各个通道,把车站广场的这个角落拥挤的满满当当,这里几乎成了全市最热闹的集市。无论每日的早中晚,只要开行列车到站前后一两个小时,步行或坐车来车站等候上车、送站的或准备接站的人,总是接踵比肩,人山人海。记者在《石门站一瞥》中曾报道说,在车站广场的饭摊上,有卖混沌、烧饼、油条、面条、小米粥、豆腐脑等,各种小吃应有尽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