跬步千里

民国石家庄电台广播节目与收听费刍议

刊载于《河北开放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

李惠民

摘  要   民国石门电台的发射机数量及总功率,远超华北各地电台的平均水平。接收广播的收音机,均为华北广播协会推荐产品,其装置固定了电台广播频率,限定了收听范围。所有收听户必须登记备案审查,收听户被分为甲乙两种标准收费。电台播出节目和时间,根据情况变动,均有不同调整。广播栏目主要分为新闻报道、政治宣传、殖民教育、商情行市、文化娱乐等。广播节目分为转播和自播两种形式,在转播为主的基础上,石门电台曾增设五类自播节目。广播收听率关联着收听费和广告费,为了努力增加电台收入,扩大电台收听户,在如何提升广播收听率上,电台编播人员费尽心机,曾推出过一系列提升收听率的改进举措。

关键词   石门电台;收听户;收听率;收听费;石家庄

广播电台作为一种远距离传送声音节目的大众传媒,它不仅传播范围广和传播速度快,而且传播影响大和终端接收方便。广播电台这种媒体在中国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最早出现的电台是由美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石家庄最早的广播电台创建于1938年5月,是由日本侵略者作为一种推行殖民主义宣传工具而出现的。日本宣布投降后,石门广播电台被国民党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平津区接收专员”接收。1947年11月,人民解放军攻克石门并接管电台,原晋察冀新华广播电台副台长李廉士,参加了石门电台接管和新电台组建工作,将其改为“石家庄新华广播电台”。石家庄新华广播电台自成立起,将无线广播改为有线广播,实际成为了“石家庄新华有线广播电台”,直到1949年9月,石家庄广播电台才又恢复了无线广播。关于民国石家庄广播电台沿革变迁具体史实,请参见拙文《民国石家庄广播电台纪事》。[①]

目前学界对民国时期石家庄无线广播电台的收信设备、受众群体、听众管制、节目编排、广播收费、提高收听率办法等传媒实际状况尚未论及,兹略作梳理和初探,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电台收听设备与听众登记管制

众所周知,广播电台无线信号的接收和播放,是通过收音机终端设备接收信号,来实现收听广播节目的,要扩大广播听众的数量,就要增加收音机的数量。日伪统治时期,石门广播电台为了扩大广播听众的数量,提高广播宣传的影响和功效,专门推出了一系列所谓方便市民购置收音机事务的举措。1941年2月,在市中心的大石桥下,由广播电台开设了一家收音机预售登记专卖店,照章办理经华北广播协会审核装配标准型收音机的预约销售业务。在规定的预售阶段,每周六、周日的上午10时至下午17时,接待办理,“收音机应整备各项事务”。[②]在购买者等待审核登记阶段,华北广播协会技术部门,则对预定的各类型号收音机接收频率等装置做相应的“技术检验”处理,以限定收听范围,仅能听固定电台广播频率。

当时购置收音机的用户,除了严格的登记管理之外,只能集中在几家收音机销售门市部购买,这些销售处均有垄断专营的属性。譬如,1941年12月,在石家庄新兴路177号专门销售“熊谷”牌收音机的门市部,是一家日本经营无线电器材的企业,在北平、彰德、太原等地都有分部支店。该店号称自己所售收音机是“华北政务委员会公用”产品,又是集收音机整机、零部件销售、维修检查为一体的专营商店,更是“华北广播协会指定贩卖所”。这种独家专售方式自然带有交易上的垄断性,会让购置者遭遇价格上的变相勒索。1940年7月,由石门广播电台直销的一种“四灯式收音机”,是北平运来的新产品,购置者可以到电台直接办理购买手续。电台的这种收音机直销广告宣称,其“所装置之机件均系经久耐用,声音宏亮,并且所售机价从廉”,“按照原价售卖,只收国币六十元”。[③]石门广播电台直接售卖的另一种“十一号型收音机”,即属于华北广播协会推荐产品,由日本无线电企业在天津设厂生产,即带有“华北标准型第十一号收音机”名牌,销售价格为43元。[④]在石家庄亲善街(大桥街)上,有一家恒泰厚商号,经理叫崔临五,该店专门代理销售石门广播电台特约配给所的“十一号型收音机”,1941年11月的代理价格也是43元一台。[⑤]40年代初期,石家庄最为便宜的终端接收机,是矿石式收音机,零售价格为14元。这种收音机虽有广播电台检验记录和合格证,能够在距电台15公里以内接收广播信号,但需安装10米以上的接收天线,以及采取适当的避雷措施等。

无论沦陷时期,还是国民党接收后的统治时期,石门广播电台对听众一直都采取了严加管控的措施。他们一方面极力扩增电台受众的数量,希望扩大广播宣传的功效,另一方面又在极力限制电台受众的收听内容。沦陷时期,日伪电台是阻止收听抗日力量的反侵略宣传,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电台是阻止中共宣传的反内战和平主张。所以说,民国时期石家庄广播电台一方面在大力推荐销售收音机,极力扩增听众数量,另一方面又在严格执行审查登记规定,严格实行收听管制办法。

1938年5月,石门广播电台开播以后,所有拥有收音机的“收听户”,都必须在电台登记,进行备案审查。一般在审核登记之时,有的型号干脆就“把收音机的选台钮焊死”,以固化收听频道范围,严格限定于日伪电台播出节目的收听。另外,登记备案也是电台向“收听户”固定收费的依据。

国民党接收华北平津区电台系统之后,一方面加大了扩充无线传播的功能使用,另一方面强化了对广播接收端的管制力度。譬如,国民党河北省政府推出了“广播政令”,为了增强军政行文速度,组建了军政结合的无线通讯网。完成河北全省45各县域的广播覆盖网络的建设后,为各县配置分发了150台收音机,通过定时广播将政令迅速传播至县级。再譬如,国民党华北剿总为禁止和监察无线电收音机收听中共电台广播,制定了《无线电收音机暂行管制办法》,对收音机生产经销厂商,以及收音机所有者做出明确严格规定。第一,必须在两个月内向电信局办理登记手续,由电讯监察科查验盖签;第二,凡生产和销售收音机之厂商,应加入无线电同业公会,所有收音机均应向监察科办理登记,经核准后方可凭准购证出售;第三,凡欲购置收音机的用户,引线申请监察科核发准购证;第四,收音机用户如有更换另配机件和改换线路,或转售变更收音机户主,应申请更换新证;第五,收音机用户和生产销售厂商,应该定期接受检查;第六,销收售外地的收音机,亦应按照本办法规定办理;第七,凡违反以上规定者,扣留收音机,移送本部处理。如果有“收听中共电台广播者、改换线路用于发射信号之用者、未经核准而使用收音机发报者、无登记证者、与登记证不符者”,这五种情况之一者,没收其机件,并传讯户主。

电台之“收听户”与“收听户”之收费

无线广播与报纸期刊媒体相比,具有受众广泛和功能众多的特点。沦陷时期,石门广播电台启用了华语广播和日语广播的两台机器,华语广播的主要受众是伪公署机关、学校、企业等群体,以及部分公务员、商人、市民等个体家庭;日语广播的主要受众是驻石日军部队、特务机关、社团协会、企业商号等群体,以及部分驻石的日韩居留民。1941年8月,石家庄城市人口猛增到166773人,再加上13000名日本和朝鲜人口,全市总计达到179773人。《石门新指南》记载,1941年9月底,“据市警所发表人口将达十七万以上,日本及朝鲜人约一万三千人,全市人口达十八万以上”。虽说电台受众人数与城市人口基数存在一定比例关系,但是电台受众人数与广播发射机终端接收设备量的关联更加密切,目前尚无石门沦陷时期电台受众的确切数字统计。

1945年10月,国民党完成平津接收区的电台接收后,石门广播电台的发射机数量及发射总功率,当时远超其他各地电台平均水平。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总计接收了伪中国广播协会、伪华北广播协会和伪满州国广播协会的33座广播电台,67部广播机,每座广播电台平均为2台广播发射机。在除平津之外的华北接收区其他电台中,当时像石家庄电台拥有4台发射机的并不多,特别是拥有500瓦特发射机的电台更属寥寥无几。难怪国民党石门广播电台“传音股”股长张逸农,曾宣称石门电台具备了充分发展的必要条件,扬言石门广播媒体获得快速大发展不会很难,并信誓旦旦地撰文表示,石门电台一定会在更广泛地域空间发挥传媒的功效,“相信对于冀南、豫北、晋东、鲁西这些地方的文教推展,当能负起很大责任。”[⑥]

石家庄作为近代新兴内陆小城市,工商业发展较沿海城市而言,相对滞后,且不甚发达,市民收入和生活水平远不及沿海大中城市。据《石门劳动妇女生活概况》调查,30年代中后期,石门市民五方杂处,“居民亦颇众多,劳动者居其大半”,特别是战火频仍,经济萧条,百姓生活每况愈下,越来越难以维持。以市民中劳动妇女为例,那些从事缝纫衣服鞋袜的妇女,“一天的功夫会不一定得到三四角钱,如果今天有人得到了五角钱,他们都会羡慕的了不得”。大兴纱厂的女工,一天工作12小时,“每月也不过二十元”。普通市民收入低下,多数人生活艰辛,勉强度日。30年代末期,石门广播电台的白领女播音员每月收入是30多元。[⑦]对一般市民而言,平均价格在40~50元价位间浮动的收音机,皆属昂贵的高档奢侈品,普通市民的购买力则无法企及。沦陷时期,石门市普通居民中拥有收音机者极少,华人百姓的收音机拥有率,总体上则低于日本居留民。

国民党军队接收石家庄之后,经济凋敝,物价飞涨,收音机价格以及收听费高的让普通市民难以承受。1945年11月,石门广播电台销售的华北标准型第十三号收音机,法币960元一台。1946年7月,石门电台的总务股、传音股、工务股股长,每月薪水为150元。[⑧]由于石门面临严峻困局,社会生产停顿,民不聊生,广播电台的固定“收听户”大为减少。尤其是驻石日军和日本居留民大规模撤离之后,日语广播收听率急剧骤降。1945年10月至12月,石门广播电台的日语广播收听费6万元,华语广播13.5032万元,由此可见,日语广播收听费收入,已经低于华语广播收听费的50%以下。据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档案记载,1945年年底,石门广播电台曾计划通过增加日语广播节目,来实现接收后快速增加收听费之目的。但是,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不仅未批准所呈“增加日语广播节目”,甚至做出了“取消石门广播电台继续播出日语节目”的决定。

1945年11月1日,石门广播电台接收之后再度开播,为了吸引和扩大本市“收听户”,代理台长吴湘拟定了一系列扩充自办广播节目的举措。从1945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收听户“总计增加壹千叁百柒拾户”。[⑨]到1946年3月,全市登记在册者,“查明收听户约三千四百户”,每月“收听费约贰拾柒万元,广告费约肆拾万元”。[⑩]

就“收听户”总体而言,客观地说存在较大差异,每个单体“收听户”,拥有的受众数量是不同的。譬如,普通家庭类的个体“收听户”,可能有家庭成员听众几人,或至十几人;而工厂、学校类的集体“收听户”,可能有工人、学生听众可以达到几十人,甚至可达上百人。所以,电台对“收听户”的收费,分为“甲种听户”和“乙种听户”。

1945年年底,取消日语广播节目之后,电台就开始提高华语播音的收听费。从1946年3月起,华语广播的“甲种听户”每户每月收费法币120元,“乙种听户”每户每月收费法币60元。[11]因电台依然面临经费困难,出现严重的入不敷支,从1946年7月起,再度增加华语广播“甲种听户”每户每月收费至400元,增加“乙种听户”每户每月收费至200元。[12]

电台播音时间与节目编排播出

沦陷时期,石门广播电台播出节目的时间,一般情况是早8时30分开始,晚23时截止。国民党统治时期,石门广播电台播出节目的时间,比日伪时期的播出时间大为缩短,只有早晨播音和晚间播音,一般情况早晨播音从早7时至8时止,晚间播音从晚20时至23时30分止。

沦陷时期,石门广播电台最早播出的节目是做体操,最后播出的节目是预告第二天节目内容。除了在每日广播中,插播第二天部分节目预告,电台一般还会在每天的《石门新报》上,刊发广播节目,提醒听众注意收听节目。国民党统治时期,石门广播电台最早播出的节目和最后播出的节目都是播放国歌。在播音时间与节目编排上的具体差异,从以下1940年和1946年的两份《石门广播电台节目表》(表1、表2),便可窥见一斑。

表1:《石门新报》刊发的1940年1月9日石门广播电台节目表


表:2:《广播周报》1946年第12期刊发的石门广播电台节目表


 

无论是沦陷时期,还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石门广播电台播出节目和时间,都是相对固定的,但是,无论是节目编排,或是播出时间,根据实际需要均有不断调整。既有平时播出时间表的调整,也有临时变更的调整。

电台播出时间调整的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随着电台业务逐步展开,为了扩大广播电台影响,根据听众的需求和意见反馈,对播出节目时间做出适当变更。就时间变更调整情况而言,较电台开办之初,或提前,或延长;而且播出总时长,有了逐渐增加的趋势。譬如,1940年12月的广播节目,早晨播出时间,从原来的8时30分,提前到了8时整;晚上播出时间,从原来的23时结束,延长到了24时。

石门电台节目是以转播为主,电台系统的外部环境出现情况变化,自然会影响到转播节目的正常播出,只能进行暂时性的节目调整。譬如,石家庄每日转播的北平中央广播电台,其设备变更或调整,便会受影响,不得不做出节目播出的调整。1940年3月北平中央电台进行电力扩容,设备更新,有一台广播发射机提升至100瓦特,故从3月18日起,石门电台转播的中央新闻、日语教学、商情行市、演艺音乐、修行讲座、新民体操等节目,全部“暂行停止”播出。[13]在此期间,石门电台每日广播时间,改为11时50分播音开始,到次日凌晨1时30分广播结束。在此期间的播出内容,只是单一的转播北平剧场的戏剧。此次节目调整,直到北平中央电台设备全部完成更新后,电台节目播出才得以恢复正常。据《石门新报》报道,“于五月一日开始恢复原时,仍由早晨八时开始播音,播送新民体操,因此通告市民听户云。”[14]

如果遇到特殊紧急情况和重大庆典活动,或逢年过节市民放假,电台节目安排一般也都会有所变动调整。特别是遇有警报和空袭,电台一般均会停止播音。例如,转播北平电台节目时,北平有警报或飞机空袭,电台“放送播放节目,亦暂时中断,停止播送”。[15]1939年元旦新年,电台为了庆祝节假日,安排了6天的新年广播特辑节目。“特别加以增多,较比往常略有变更。”[16] 

石门电台增加广播频道后,不同频道的节目之间,也曾进行过一些内容调整。例如,1940年6月20日,石门广播电台增加了第2频道日语广播,故而对第1频道节目做了一些相应调整。将原定10时的广播体操,改为第2频道放送。12时15分该台所放送京剧唱片,改为由转播北平娱乐节目。将12时30分的日语新闻,改为第2频道放送。14时50分由北平转播的娱乐节目,到15时30分第1频道节目广播结束。据电台公布的第1频道节目调整方案,如果遇到本市重要会议报道和报告演讲等急需广播的内容,即改为15时30分开始播音,16时播出的日语新闻,亦改为第2频道。下午19时之日语新闻,亦改为第2频道放送。“将此刻时间之节目,亦改为由北京转播。现在该台所编定之节目,对日华双方之听户,毫无阻碍,甚望双方听众注意收听云。”[17]

沦陷时期,石门广播电台有华语、日语两个频道节目,其播出节目的方式,又分为转播和自办广播两种。当时石门广播电台大多数节目主要是转播,华语广播主要是转播北平电台的节目,日语广播大部分是转播东京电台的节目。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石门广播电台除了转播北平电台和南京国民政府国际电台的节目外,还转播美国旧金山电台的节目。播出的节目类别主要有:新闻报道、政治宣传、殖民教育、商情行市、文化娱乐等五大类。广播传媒是一种多功能的传播工具,可以用之于传播信息、普及知识、开展教育、提供娱乐等。由于媒介传播功能强大,可以能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界别的听众多方面的需要。所以,电台也开办了石家庄当地自办节目,以适应市民各种需求显得非常迫切。虽然开办电台之初,自办节目内容较少,但是,不等于没有自办节目。随着电台各项业务的展开,在主要履行转播功能基础上,也逐渐灵活地增加了自办节目的比重。

石门电台开设的自办节目主要为以下几种:

第一,配合本市日伪政权或国民党政权的政治宣传开办的自制专题节目。电台推出的这种自办直播具有明显的殖民色彩,紧密配合了日寇侵略需要和宣传口径。有的节目属于现场会的电台直播,一般会邀本市的日伪首领发表演讲。例如,1940年3月30日至4月1日,为配合伪政府组织的庆祝南京新中央政府成立,石门广播电台开办了3天“特别放送”节目。[18]在此自办的特别节目中,平时广播的固定节目全部停播,而是反复滚动播出自制的系列节目。譬如,伪石门蒋静轩市长在电台发表的专题广播演讲、日本东京内阁大臣的广播演讲翻译、伪南京中央代国府主席汪精卫的专题广播讲话、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委兼政务厅长朱深的专题广播讲话,以及节录的南京现场新闻采访等。有的节目邀请伪政府具体负责单位行政首领发表专题演讲。例如,汉奸组织新民会石门市总会,为了推行奴化教育和欺骗宣传,1941年下半年在电台组织宣扬“中日亲善”、“大东亚共存共荣”等专题演讲,每周日下午广播一次,从18时45分开始,到19时结束。这类广播节目是一个不折不扣直接为日本侵略政策服务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讲演以营造沦陷区内的舆论氛围,进行思想意识方面的奴化宣传、教育安抚宣传,极力协助推行日本的治安强化运动,镇压石家庄人民的反抗。

第二,在重大庆典和传统节日期间开办的自制直播节目。1940年5月5日举办的庆祝石门广播电台二周年纪念特别节目,[19]于5月5日和6日播出特辑节目,既有庆祝电台开办两周年专门筹划安排的市长和有关部门首脑的特别演讲,也有专门安排的娱乐节目等。再如,1940年中秋节期间,电台组织安排了中秋特辑节目中,邀请警察所警务主任等所谓嘉宾在电台直播了欢度中秋感言,并组织石家庄“新兴路小学”和“北后街女子小学”的学生,演唱了欢度中秋佳节的歌曲、以及讲故事、口琴演奏等节目。1942年5月5日为庆祝石门广播电台四周年,邀请石门市长张格到电台直播演讲。[20]

第三,以采编本市新闻材料为基础,结合其他报刊电台传媒节目,加工制作的石门电台自办新闻节目。沦陷时期,本市电台先后开办的自制新闻节目有:“地方新闻”“华北之时局”“新闻重述”“一周大事汇述”等,迎合了日本殖民侵略的“大东亚圣战”宣传宗旨,不断报道了日军侵华战略的实施进展,紧密围绕着殖民侵略要义报道其沦陷区的所谓“东亚新秩序”。国民党统治时期,本市电台自制新闻节目称为“记录新闻”“简明新闻”“本市新闻”“经济新闻”,极力掩盖军事上孤岛被动态势,粉饰经济危机带来衰败颓势,为维护其反共反人民的法西斯主义统治,突出国民党的意识形态,强化蒋介石独裁专制政府广播电台独断专行。

第四,开设城市工商管理、市政建设、卫生防疫、交通管理等法律法规专题宣讲直播节目。石门广播电台作为新式大众传媒,与石门警察局联办的这类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直播节目,基本都是邀请主管部门负责人来直播间做嘉宾,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宣传和部署落实的效果较为明显。电台邀请警察所卫生科主任,每周五下午15时30分在直播间讲授的“市民卫生常识”,既有利于增强居民卫生健康知识,又普及了城市公共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要求。例如,1940年9月6日,市警察所卫生系的林主任在电台直播的“初秋卫生讲话”,分为“扑杀蚊蝇”“保健身体”“注意饮食”“注意起居”“注意清洁”“注意运动”6个专题,颇受市民欢迎。再如,还曾针对新兴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举办过交通规则、营业规则、消防常识等直播讲座,取得了一定的传播效果。

第五,开设推行文化侵略和奴化教育的日语教育讲座。沦陷时期,石门电台在日本侵略者推行文化殖民主义的奴化教育中,极力美化所谓日本大和民族文化的优越性,奴化中国青少年的思想,进行语言同化,电台的日语讲座节目扮演了重要鼓吹手角色。开设的日语讲座节目,分为初级和中级两个班级。初级第一期速成日语讲座于1940年10月9日结课,初级第二期速成日语讲座,于1940年10月10日继续开讲,每日“早八点二十分开讲,到八点四十分讲完”。中级第一期日语讲座,于1940年10月10日首轮开讲,“每日十八点三十分开始讲,到十九点讲完”。[21]

第六,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娱乐节目。据部分报刊预告的电台节目看,电台播出的娱乐节目内容类别繁多,五花八门、琳琅满目。戏剧节目有京剧、越剧、评剧、河北梆子、播音剧(话剧)等;曲艺节目有京韵大鼓、山东大鼓、河南坠子、西河大鼓、唐山大鼓、梅花调、马头调、评书、单弦等;音乐节目有西乐、交响乐、民乐、军乐、丝竹乐、中西流行歌曲等。这些文化娱乐节目播出方式分为两类,其一是利用唱片播放;其二是邀请演员在电台播音间进行的直播。此外,还开设过“口琴教授”文艺教学的专题节目。

提升电台收听率的诸多举措

电台的收听率不仅体现着电台的传播效能,还是衡量电台的市场影响力与广告价值的重要因素,直接关联着电台收听费和广告费的收入。除上文提及的“收听户”的收费外,广告费也是电台最重要的收入项目,随着收听率的提高,广告费收入亦随之增加。以1946年石门电台广告收入为例,3月42.5万元,4月65万元,5月74.375万元,3个月合计收入为181.8750万元。所以,如何吸引电台听众、提高广播节目的收听率,成为石门电台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成为评估广播节目的一个综合标准。

为了努力扩大电台收听户,增加收听费和广告费的收入,不断调整广播节目定位,尽最大可能去迎合听众口味。“石门广播电台对节目之分配,以听众之心为心,善为调理,极博欢迎”。[22]编播人员在提升广播收听率上,下足了一定功夫,可谓费尽了心机。或许正如石门电台所宣称的那样,尽最大努力去演播民众欢喜收听的节目,以听众之心为心,“亦是振兴市民收听之兴趣,及增长民众常识起见。俟期对于有趣各项应添加者,尽力补填。希望民众按时收听云”。[23]所以,它们有目的地采取了一些提升收听率的具体办法,有针对性地推出了一些提升收听率的改进举措。

首先,是通过节目预告方式,吸引听众关注广播内容,提醒听众按时收听。石门电台的节目预告,主要是电台定时广播预告,有的是通过报纸发布。譬如,1946年国民党接收石门电台后,就在固定时刻播出次日节目内容。电台还每日通过报纸发布的预告,以“电台播出时间和节目内容表”与“消息报道”两种形式,对广播节目做出预告。例如,电台每天几乎都在石门新报发布广播节目表,并经常连篇累牍地报道“华北和平剧团今晚应邀广播”之类的消息。

其次,是根据对听众诉求分析,策划节目和改进节目,通过不断调整节目内容提升收听率。不仅设立了儿童节目、妇女讲座和青年节目,并进一步细分为“儿童时间”、“儿童新闻”、“青年时间”等专题节目。譬如,电台为引导儿童收听广播的兴趣,极力推进开展对小学儿童的广播节目,特意安排每周六、周日,邀请各个学校学生轮流到电台做直播。“石门广播电台为增进儿童收听广播之兴趣,乃于每周之星期六日,约请本市各学校学生,广播故事、唱歌、口琴等节目。”[24]譬如,本市丁字斜街小学的学生,在电台播讲过“周处除三害”“聪明的学生”“望兔山”等故事,演唱过“孔子纪念歌”,演出过口琴独奏“四季花”等。还曾特约“市立休门小学”的学生,在电台演播过唱歌、口琴、演讲等。电台根据城市居民健身需求,安排早晨的广播早操的播出。根据城市市民对新生活的向往和需求,安排一些“科普知识”“科学丛谈”,以及现代“家庭生活讲座”等节目。石家庄是火车拉来的工商业新兴城市,外来移民以中小商户为主,电台有针对性地设计安排了“商情行市”“鱼肉蔬菜行市”专题节目。城市居民较乡下农民而言,拥有更多休闲时间和娱乐消遣诉求,电台通过自办节目,不断增加文化娱乐节目的播出时间。

再次,邀请石家庄本地有名气、有实力的大腕,到电台直播间演出,借助艺人知名度的影响力,提高艺术类娱乐节目的质量,增强娱乐性节目的吸引力和收听率。譬如,石门电台专门设置了周日戏曲娱乐节目,每周日晚7时50分至8时20分,播出名家名段演唱。在1940年5月7日节目预告中宣称,“该台约请本市各种娱乐之名角,演播种种对民众欢喜受听之节目”。[25]1940年8月25日,石门电台在节目预告宣称,“特请市内各大戏院驰名角色,轮流到台演播关于历代最有价值之佳剧”。[26]并于当日邀请了新民大戏院驰名演员常立恒等在直播间演唱了《汾河湾》。1940年10月26日,电台组织了专业京剧演员郭金芳、郭金荣等,在电台做演唱直播。在报纸宣传中广而告之,这是“极精彩之节目”,“本市广播电台为增进市民之兴趣,乃特约本市各游艺场艺员,登台播放,以便市民收听”。[27]1940年12月,电台还邀请了名伶张啸秋、阎雅英,到电台做清唱直播节目。

另外,除了邀请名家直播以及电台策划的直播娱乐节目,还扩大了直播嘉宾的邀请范围。为了扩大电台宣传影响,吸引听众收听广播,电台甚至把本市花界知名妓女请进直播间,一展歌喉。譬如,1940年4月26日27日,将评选出来所谓“名花”妓女月娥、美丽、宝仙、紫霞等,“分在放送局内,放送旧剧歌曲”。[28]电台编导还策划了将麦克风交给了票友听众活动,让部分有才艺的听众也陆续走进了直播间。电台开办了周日晚间票友演唱专题节目,即“每晚在记录新闻报告之前,约请著名男女票友,清唱京剧。生旦角色各展所长。其中既有久已驰名之人,复有后起之秀”。[29]节目开设之初,先请了一些知名票友录音广播。譬如,邀请石门名票青衣谭玉林、丑角王阁臣等,“特约名票马井九等,轮流在电台播送京剧清唱”,[30]让名票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在成功播出几次示范演出之后,又让本市众多票友纷纷陆续走进了直播间。电台策划的这档票友直播戏曲节目,由于“深受听户之欢迎”,[31]所以说,电台把票友请进了直播间,也就等于把广大戏迷爱好者拉到了收音机旁。

注释略

(本文发表时因排版问题删节1000余字,引用请查看原文。)

评论

热度(1)